为迎接澳门回归,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与澳门基金会、广东社科院历史所合作编辑的《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汇编》正在顺利进行。令人欣喜的是,一史馆在挖掘澳门问题档案(明朝档案和满文档案)中取得了重大突破。
中葡之间的澳门问题始自明朝。以往对明时澳门问题的研究完全依赖官书文献。一般认为,现世没有留存明朝澳门问题档案。也有学者说,一史馆现藏澳门问题档案最早始于清康熙朝。在编辑《明清时期澳门问题档案文献》过程中,编辑人员对馆藏三千余件(册)明朝档案逐一进行筛选甄别,已陆续发现了20余件有关澳门问题的档案。其时间跨度从天启三年(1623)到崇祯十五年(1642);文书种类主要是兵部、都察院、两广总督、福建巡抚等衙门的题行稿、题本;内容涉及葡人入居、互市贸易、官员委任等诸多方面。它们从多侧面反映了明朝对澳门的行政管辖。
明代澳门问题档案表明,明朝政府在澳门是充分行施主权的。天启四年九月二十三日(1624年11月3日)的一件兵部题行稿显示,明朝驻守广东香山的参将直接管辖澳门,“每岁同巡海道临澳查阅一次”。澳地备有官兵听从其调遣,负责澳关之启闭,防止不法之徒搬运内地货物,夹带人口潜入澳中。档案还告诉人们,澳地洋人如若擅出牧马、游猎、乘船出洋及有偷盗劫掠等事,均由香山参将究办。明政府还在澳门设有关口,严禁往来船只夹带盐铁硝黄等违禁物品。
档案真实地记载了葡萄牙人到澳门后的活动。有一件崇祯四年八月二十四日(1631年9月19日)的兵部题行稿这样记述,葡萄牙人“其初不过以互市来我濠镜(即澳门),中国利其岁输涓滴可以充饷,暂许栖息”。然而互市之后,葡人“占住濠镜,违禁之物公然船载”,沿海乡村被其掠杀,出入无忌,往来不绝,甚至藐视官府,拆毁哨卡,以其“巍舰巨枪”成为广东一大忧患。档案还表明,明政府虽然在澳关设有抽盘科,负责盘查来往船只,严禁夹带违禁品等私货,但当地官吏相沿陋规,贪图钱财,查检不严,一些关卡私下收受贿赂,拿获不法之徒却隐匿不报,严重影响了澳门正常的贸易往来。
明代澳门档案的新发现,将中国中央政府有关澳门问题的档案记载上推了数十年,为澳门问题研究提供了新鲜确凿的史料,对进一步阐释澳门历史问题的由来无疑具有重要价值。这些反映明代澳门历史的珍贵档案,由于年代久远,已有不同程度的破损,目前正组织人力精心整理修复。
从满文档案中挖掘澳门问题史料,是澳门档案编纂工作的一个特点。清太祖努尔哈赤时期,为适应满族社会发展的需要,于1599年仿照蒙文字母创制了满文。清入主中原后,定满语为国语,满文为国书,因此在有清一代形成了大量的用满文书写的官文书。现今仅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所藏满文档案即达200多万件,其中所涉内容包括清代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军事、天文气象等,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和凭证作用。满文专业人员翻阅了近30万件满文档案,到目前为止已陆续选出有关澳门或葡萄牙的满文档案30余件。这近乎万分之一的档案可谓弥足珍贵。它们分别选自于宫中满文朱批奏折、军机处满文录副奏折、内务府行文档等。文件形成的时间主要集中在清前期康熙、雍正和乾隆年间,而以康熙朝为主。其内容大致可分为以下几方面:一是反映澳门洋船往来情况的。康熙认为,去南洋贸易的中国商民将船、米等物私自卖给外国,不少人还留居外洋,其中奸弊甚多,遂于康熙五十六年(1717)颁布了禁止中国商船前往南洋贸易的谕令,而租居澳门的葡萄牙人经过几番努力,获得了前往南洋贸易的特权,澳门对外贸易由此发展,注册商船由原有的9只增至25只。这一时期,康熙对澳门港洋船的往来情况极为关注,多次垂询有关西洋船到澳门以及澳门船只出洋的情况。二是反映西洋人在澳门活动情况的。如西洋人通过澳门往来于中国内地,或通过澳门传递信件等。雍正继位后,下令除通晓技艺的西洋人允许在京效力外,将其他传教士一律迁往澳门,各省遵令清查迁移,驱逐传教士到澳门。三是反映清政府对澳门管理情况的。如广东官员对澳门的巡视;澳门地方发生的各类案件及审理情况,包括澳门洋人与中国居民、洋人与洋人相互伤害的案件等等。四是反映葡萄牙等国西洋人在北京供职及生活情况的。如葡人徐日升在京供职多年,给康熙讲解西方天文历法,并协助管理在京西洋人众,颇得康熙赏识,及至去世,康熙特赏银二百两、缎十匹及茶叶等物,并派人祭奠,可谓遐恩深重。
现已发现的有关澳门问题满文档案,虽然数量还有限,但其内容广泛,而且均为清早期档案,是不可多得的研究澳门历史和中葡关系史的材料。这数十件反映清前期澳门历史问题的满文档案,正由满文专业人员翻译,并将与汉文档案合在一起,付梓出版。